WFU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和心血管疾病有關係?



什麼是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periodic limb movement in sleep,簡稱PLMS)?



同樣抖腳大不同


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PLMS)和臨床上更常見的不寧腿(RLS)這兩個疾病在臨床表現類似,但內含差異甚大:前者的特色是夜間睡著時四肢會不自覺地反覆動作,尤其是下肢,甚至還會導致患者夜間醒來;相對地,後者則是患者在清醒時,身體內有股衝動需要隨時活動四肢,尤其是下肢,這股衝動當四肢活動後會隨之改善。臨床上雖然不寧腿患者有80%機率會共病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但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患者共病不寧腿症的機率卻明顯低許多。且兩者的流行病學資料(包括盛行率,與其他疾病的共病率)都有明顯的出入,因此兩者在目前醫療上仍然被視為不同類的兩種疾病。


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常見症狀


一般人在睡眠中常常會出現肢體不自主活動,這個現象在淺睡期或熟睡期都有可能出現,而這些肢體活動與睡眠時的呼吸律動不一定有關。而睡眠周期性肢體抽動又與一般的睡眠中肢體活動不同,它有週期性,且與呼吸律動無關,不受人的自主意識操控,而且睡眠周期性肢體抽動患者的肢體抽動也不是一直動個不停,而是每一次活動之間都會間隔5-90秒不等。而抽動的嚴重程度又隨著年紀增長,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其盛行率在一般沒有特殊疾病的大眾之中約有4.3~9.3%的人會有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




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與交感神經的關係


照一般邏輯思考,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會讓個案在整晚睡眠中時時處於被打擾的狀態(想想也是,如果你睡著後,一直有人在搖你的手腳,應該也是睡不好),這種狀況長期持續之下,患者的睡眠品質想必不好,且交感神經(或稱自律神經)也會因此一直處於高亢狀態。但是,另一方面來說,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會不會有可能反而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所致?基本上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解答,但是某些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研究或許可以提供答案: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研究中,當臨床醫師使用呼吸器成功改善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降低這些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度後,他們的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現象不見得跟著改善,甚至還會惡化。因此目前實在沒有證據證明交感神經過度亢奮而導致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的假說。



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此外,如同前面所述,當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長期影響患者的睡眠品質後,人體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否會隨著交感神經持續亢奮而跟著升高呢?

根據最新一篇回顧性文章整理目前已經發表的三篇文章,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不單純影響人的睡眠,更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經過校正干擾因子後,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患者無論是否有因為週期性肢體抽動而造成半夜醒來,心血管疾病風險比起一般人高5~26%,甚至死亡機率比一般人高5%。這個現象或許與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會造成夜間交感神經突然過度活化(以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來表現)有關,長年夜眠時血壓反覆升高會造成血管壁機械上的壓力,容易活化血小板,進而引起粥狀動脈硬化及容易凝血狀態。此外也有研究發現睡眠週期性肢體抽動也會造成發炎指數升高與氧化壓力增加,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然而,是否真的是這些因素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目前證據仍然有限。



原文連結詳見PubMed: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329227